弓矢相济 无远弗届——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赵宪宇一行来校指导
5月15日下午,无锡市教科院副院长、中国陶研会教师研究与发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赵宪宇,上海外教社副编审黄新炎博士,苏州市教科院教研员葛余健,苏州工业园区教发中心教研员商叁英一行来到我校,就易加生态课堂、中华文化英语课程基地等进行论证、调研和交流。学校校长赵光义、副校长卜祥玉、副校长张存国、校长助理沉泉明陪同接待。
会议伊始,学校课程中心副主任罗宽海就中华文化英语课程基地目前的建设情况进行了汇报。他从学校办学情况,项目优势与基础、项目特色、项目建设目标与内容、预期成果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去年12月,全国首家“中华文化英语课程基地”落户苏大附中,该基地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苏州市教科院、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联合设立。与会专家表示,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深化的今天,中国正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世界需要了解中国,中国需要世界理解。中华文化英语课程基地的成立与建设,能够更好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文化自信的中国人,让学生们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实现跨文化交流,对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具有重要意义。专家们希望苏大附中能够按照既定的建设目标,发挥学校优势,充分利用校外专家资源,深入推进中华文化英语课程建设,创新中华文化呈现形式,“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文化自信的苏附人。
随后,赵光义校长就学校在“易加生态课堂”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汇报,他从学校办学定位、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项目研究进展、发展目标愿景等角度全面介绍了学校发展情况及办学特色;围绕概念与特征、环节与要求、缘起与背景、学理与逻辑、启动与推进、实践取得成果等方面对“易加生态课堂”进行了详细阐述。
与会专家对学校在“易加生态课堂”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表示肯定。认为学校的研究、探索和实践经验在当前社会高度重视高中教育发展的背景下,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实践意义以及社会效益,苏大附中的思考、做法和经验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关键基础。专家们表示,苏大附中高效课堂的实践探索贯彻落实了《对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与国家对于高中教育课堂“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教学”的要求高度一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
同时,专家们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以进一步提升“易加生态课堂”的实效性。一是打造独特课堂形态,构建完整课堂体系,使得形态结构体系化,体现苏附特色;二是加强“易加生态课堂”的学科特质研究,满足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师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让“易加生态课堂”落地生根;叁是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性、更高信任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成长动能,以精细的课堂管理增强学习效能;四是更多关注课标,利用课标中的五级评价目标帮助教师把握学情,扎实教学实践。
弓矢相济,无远弗届。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阵地,课程建设是育人的载体和抓手。只有牢牢抓住课堂教学,扎实做好课程建设,育人目标才能实现。此次活动的举行,与会专家把脉指导,助力发展,更加坚定了全体苏附教师扎根课堂、做实教学、提升效能的信心,明确了下一步课堂“升级”与课程建设的方向,进一步提升了学校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相信通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定能取得预期成果,实现学生高素质发展、学校高质量发展,助力园区教育转段升级,更上层楼。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