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班人文素养系列讲座之——食品添加剂的“功过是非”
苏大附中费孝通班是苏州大学与苏州工业园区共同实践“大学+高中”创新人才培养项目,费孝通班特色课程包括生涯规划课程、人文素养课程、科技素养课程、生本实践课程、学科竞赛课程、姑苏文化课程、领导力课程、学法指导课程等,由高校教授、研究所专家、社会知名学者授课。课程内容涵盖纳米材料学、传媒学、社会学、金融学、医学等多个大学学科,旨在提升学生综合人文与科学素养,探索拔尖人才培养的校本模式。本周我们特邀苏州大学医学部王大慧教授来到苏大附中,为同学们解开食品添加剂的真相。
近来,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报到被炒得沸沸扬扬,染色馒头、面粉增白剂、甜味剂……据统计,近九成的食品含有添加剂。这让大家越来越担心,我们吃下去的这些食品,是不是对人体有危害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听完讲座的费孝通班同学们是怎样回答的吧。
食品添加剂指的是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盒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的人工合成或天然物质。它的有利作用很多,如能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避免失误中毒,使食品更具风味、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质地和形态、满足特殊营养需求等,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辩证的来看,它也有不利影响,如它使用不当会引起过敏或超敏反应、快餐食品及餐饮行业和食品添加剂的添加仍存在问题,过度追求色香味而对人们口味和健康造成损害等。但总体来看,食品添加剂是功大于过的,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几乎没有热量,为糖尿病患者以及爱吃甜却又怕长胖的人带来了福音。而不含防腐剂并不代表不含食品添加剂,防腐剂只是23种食品添加剂中的一种,并不能代表所有。所以,平时我们要积累相关知识,不被表面所“迷惑”,为安全、健康生活保驾护航。
费孝通3班 周伟业
包容添加,食无边界
添加绝非减法,而是真真正正的加法。诚然,现在网上流行一种网红打卡,使得人们沉迷于外观精美实则无料的食品,但是我想说的是,食品添加剂给我们带来的更多是益处。在寡味的年代,食物就是权力,滋味就是魅力,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人间的每一种味道,都凝聚了时代的精华。可以说,光从味道增加本身来看,食品添加剂就已造福了人类。
添加不仅仅是加法,更是一种乘法,它关联的不仅是人的味觉,更是时代的味觉。食品添加剂的出现促进了食品产业的多样性,更推动了经济的发展,餐厅、外卖公司都受益良多。此外,当人们沉溺于枯燥无味中的味觉在新鲜的呼唤中缓缓苏醒,物质与精神将碰撞出灵感的火花,时代将会选择出一种新的创新之路。
费孝通3班 李歆玥
讲座的最后王教授通过一个“小实验”让我们更加直观的了解食品添加剂:用柠檬酸、柠檬酸钠、绵白糖、果葡糖浆、香精、日落黄、柠檬黄、橙黄、果胶和水,做一瓶没有一滴果汁的“橙汁”来。每位同学都分到了一小杯,我个人认为酸酸甜甜“有那味儿”(但是我也看见了“果汁”里没有混合得很均匀的果胶)。由此,我想在最后借王教授的话给大家一个忠告:“你的眼睛、鼻子、嘴可能欺骗你,阅读配料表应该成为你一个自然而然的习惯。”这是一节有趣且高含金量的讲座,感谢苏大王教授予苏附提供的机会。
费孝通3班 宋雯轩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